消防安檢

火災警報器偵煙型、偵熱型怎麼分?該安裝在哪?

火災警報器偵煙型、偵熱型怎麼分?該安裝在哪?

重點整理

• 偵煙型適用於客廳、臥室、走廊,能快速偵測初期火災煙霧:
透過光線散射感應原理,第一時間就能偵測火災徵兆,是大多數居家空間的首選。

• 偵熱型適合廚房、佛堂、神明廳,不受油煙蒸氣干擾:
透過金屬感溫元件設定觸發溫度。

• 正確安裝位置與定期保養同樣關鍵:
每層樓至少一顆,臥室與走廊必裝,並每月測試一次,10 年內汰換新機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火災發生時,爭取的往往是那幾分鐘的黃金逃生時間。而住宅用火災警報器(簡稱「住警器」)正是為了搶下這關鍵幾分鐘而設計。這類設備小巧、價位親民,卻可能在危急時刻拯救全家性命。不過,不同環境該裝哪種住警器?裝的位置又要注意什麼?以下一次整理。


首先了解兩種主流住警器型號:

偵煙型警報器 是最常見的款式。其原理是偵測空氣中的煙霧顆粒,一旦火災初期產生煙霧,光線與煙霧接觸後產生散射,偵測器便會響起警報。這類裝置的最大優勢是「反應快」,適合安裝在臥室、客廳、走廊等人員活動頻繁區域。但也因此容易被油煙、蒸氣、氣流干擾,不建議裝在廚房或浴室附近,也應避開空調、窗戶、日光燈 1.5 公尺內的區域。


偵熱型警報器則是當周圍溫度超過設定值(多為 70°C 左右),內部金屬感溫元件會啟動警報。由於不受油煙影響,適合裝在廚房、鍋爐房、佛堂等平常有煙霧的空間。但需注意,這類感測器較慢反應,不應裝在爐火正上方,以避免短時間高溫引發誤報。


不論選擇哪種類型,正確安裝與後續保養都極為重要。裝錯地方或缺乏維護,再好的警報器也無法發揮功能。依據消防署建議,每層樓至少應裝一顆住警器,而臥室與通往逃生路線的走廊則為優先安裝區。另外,為避免警報器無聲無息地「壞掉」,每月至少測試一次,確保音量正常;當電池電力不足發出警示音時,應立即更換。


住警器多數設計可使用超過 10 年,但因台灣氣候潮濕,感應元件容易老化失靈,建議提早更換。平時也要注意避免讓警報器被吊燈、裝潢或家具遮住,否則即使起火,也可能無法即時發出警告。

 

 

參考產品

偵煙型-住宅用火災警報器
(適合客廳、臥室、走廊)

偵熱型-住宅用火災警報器
(適合廚房、佛堂、神明廳)